编辑推荐
苏联祭
革命、爱情、文学与苏联,是王蒙先生青年时代的四个关键词。如今苏联已成历史,成败得失众说纷纭。作者以理性的深情,面对、说出,并记下这些宝贵而沉重的故事与思考,它们牵心动肺,耐人寻味,值得深思。《苏联祭》是作者的心史,也是作者对青春的祭典。本书十六开双色印刷,配图近百幅。游历苏联是一次灵魂的冒险。因为再没有第二个外国像这个国家那样在我少年时代引起过那么多爱、迷恋、向往,后来提起它来又那么使我迷惑、痛苦乃至恐怖。   苏联解体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立、破、兴、衰,人类的相当一部分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所进行的实验的英勇、荒唐、恐怖、富有魅力与终未成功;个中的经验教训,爱爱仇仇,则会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留在史册上,警诫着并且丰富着人类文明,使人类变得更加障碍与成熟。 
¥ 29

作 者: 王蒙
ISBN: 9787506335423
出版时间: 2006-05-01 00:00:00
开本: 小16开

作品概述
编辑推荐

对于我——青春就是革命,就是爱情,就是文学,也就是苏联。
有俄国朋友告诉我:苏联是为了失败而不是为了成功而出现的历史上的,不可以再怀念苏联了。
我无意参加对于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研讨。我不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家。我只是敢于面对现实的伟大邻居俄罗斯,同样敢于面对曾经那样红火过友好过与仇恨过头疼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面对他的威震地球与终于解体……就像面对青春,面对自己的灵魂,面对自己的经历,面对自己的美与丑,面对自己的善与罪,褒与罚,年轻与衰老一样。
面对,记下,并且说出,这就是这一本《苏联祭》的由来,这首先是我的心史,这是一个当初的小青年的见证:折射着风云变化,爱恋着伟大的祖国与邻邦。
——王蒙

对在五六十年代度过青春期的中国作家来说,去俄罗斯寻访,与其说是想看一个超级大国的风貌,不如谙就是想去怀旧,去捡拾曾经旧光灿烂的青春,那可能是由手风琴、红场、革命语录、“喀秋莎”、“山楂树”等意象组合而成的心中“桃源”,是把青春、理想、爱情、奉献的情感基调重新调到最高处的强烈愿望。王蒙的《苏联祭》可以说是这种“怀旧”与想像的代言书。
(阎晶明)
——中华读书报

作者简介

河北南皮人。中共党员。青年时代参加党的地下工作。1949年后任共青团北京市东四区委副书记。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改正。历任北京师范学院讲师、新疆文联编辑、伊犁巴彦岱公社二大队副大队长、文学局创研室干部、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协常务副主席,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协第四、五、六届副主席,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第八届、九届、十届常委,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基金会会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教授等职。1953年开始创作并发表作品,因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青狐》、“季节”系列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等,中短篇小说集《深的湖》、《王蒙中篇小说选》、《春堤六桥》、《冬雨》、《表姐》、《加拿大的月亮》、《我又梦见了你》、《白衣服与黑衣服》、《尴尬风流》等,散文随笔集《德美两国纪行》《靛蓝的耶酥》、《行板如歌》、《欲读书结》、《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大师大系——王蒙卷》、《当代中国散文精品——王蒙卷》等,诗集《旋转的秋千》,评论集《漫话小说创作》、《当你拿起笔》、《创作是一种燃烧》,古典文学研究专著《红楼启示录》、《双飞翼》等,演讲集《王蒙说》等,《王蒙文集》10卷已出版。其中短篇小说《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分获1978—1980三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蝴蝶》、《相见时难》分获第一、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访苏心潮》获市三届全国报告文学奖等各种国内文学奖。1987年获日本创作协会和平奖,同年获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等二十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0/05/06 17:56:46